导入数据...
泸县“3234”实验模式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时间:2022-05-25 17:32:52    来源:泸县    编辑:胡慧
    查看:6018

泸县是千年古县、教育大县,学前教育是继泸县高中教育后又一张靓丽的名片。2016年2月,泸县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17年9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组评价泸县学前教育“机制有创新、队伍有活力、发展有保障、建设有特色”。

2021年,泸县入选“四川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一年来,泸县创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推动,三级联动织牢“统筹网”

泸县站在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将幼小科学衔接纳入泸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列入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细化目标、任务两张清单。

(一)编织县级统筹网。县政府成立“四川省幼小科学衔接泸县实验区”领导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保障,加大建设投入,压实工作责任,出台相关文件、方案近10个,纳入政府教育专项督导,统筹推进全县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二)完善镇级基础网。各镇(街道)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组,优化镇级层面幼小衔接机制,落实人员负责幼小衔接工作,匹配专项工作经费,统筹开展镇域内幼小衔接工作。

(三)打通校园推进网。各试点校(园)成立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机构,聚焦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家校协作、考核激励等环节,细化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推动幼小衔接在校(园)层面落地生根。

二、构建课程,两域齐动设置“过渡带”

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设置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上期为“过渡带”,以活动为载体,建设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两大类精品课程,全面对接,放缓坡度,推动幼小平稳过渡。

(一)加强准备过渡。幼儿园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明确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大内容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融入幼儿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

【典型案例一】泸县城东幼儿园“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

image.png

(二)加强适应过渡。小学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突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大内容,调整一年级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典型案例二】泸县城东小学“01234”入学适应课程模式

image.png

三、凝聚力量,三力同向生成“融合剂”

(一)督导考核促进校园发力。修订完善教育考核实施办法,调整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标准。持续深入“双减”和“五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学前教育阶段、周末及节假日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

(二)专业培训提升家校动力。借助龙城教育大讲堂、社区教育学院等平台,利用家长会、家校开放活动周等节点,举办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专场讲座20余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近2万份。

(三)氛围营造形成社会合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校园、家庭、社区以及妇联、关工委等资源,开展“百场家教进社区”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活动近100场次,开设“幸福使者· 父母大课堂”微课平台,受众近万人次。

四、整合资源,四轮驱动打造“联动轴”

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将幼小衔接纳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理念共融、智慧共享、反馈共通、成果共赢,多方发力打造县域幼小衔接“联动轴”。

(一)做强专家引领轴。建立全县幼小衔接专家库,首批18名专家入驻,一年来,举办线上、线下专家讲座19场次,培训、受益教师2000余人。将幼小衔接知识融入全县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县级教研等活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二)做优集智研究轴。由县教研室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研修员领衔,建立跨校园、跨学段的幼小衔接教师攻坚团队。全县组建5个学前教育研修共同体、6个小学教育研修共同体,常态化开展“五育”融合研究,构建“五育”并举的全员、全程融合教育格局。

image.png

image.png

(三)做实教研驱动轴。县教研室将幼小衔接纳入片区教研、入校视导、教师研修等常态化活动,培训幼小衔接“种子”教师29名,举办幼儿教师风采大赛1次,幼小衔接教师基本功大赛5次,编发专题简报12期,立项专项课题2个,助推校(园)开展实践探索。

(四)做细考评牵引轴。优化质量评价,县政府督导室将幼小衔接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挂牌督导内容,牵引校、园教育行为;调整研训评价,县教研室创新“四增四减”法,调整教研活动组织和评价方式,牵引教师教学行为;彰显人本评价,构建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评价范式,牵引幼儿、学生活动。

【典型案例三】泸县教研室“四增四减”法创新研训评价

image.png

在探索中前进,在实验中提升,经过一年建设,泸县幼小衔接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是建设了一批代表点位。14个省级、县级试点校(园),在育人模式、课程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创新探索,深度融合。二是培育了一批精品课程。组建课程专业团队,建设了以《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玩美课程》《好公民启航》等为代表的12门特色精品课程。三是形成了一套核心指标。学前教育围绕五大领域幼儿发展目标建立了入学准备评价体系,包含18个主要目标、30条发展目标;小学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建立了入学适应评价体系,包含16个主要目标、30条发展目标;建立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南,涵盖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家庭指导2大领域共14个方面内容。四是达成了一致教育共识。经过培育和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相向而行,问卷调查显示,学校、家庭、社区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知晓率、认可度、满意度在92%以上,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典型案例四】泸县城东幼儿园玩美特色课程

image.png

【典型案例五】泸县城东小学“好公民启航”课程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