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习惯为本培养能力,科学衔接快乐适应”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我校幼小衔接案例:一是家校合作,缓解家长焦虑,助力孩子适应成长;二是学校科学创设,精心准备,让学生爱上小学。
第一部分 缓解家长焦虑 助力孩子适应
一、让家长制认清现状,平和做好衔接
(一)现状之一:就小学阶段语文的知识结构
整本书安排学习404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这样的编排就暗示着一年级上册三大学习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即阅读、写话、运用。
(二)现状之二: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5大不适应 ”
1. 孩子不喜欢---不喜欢小学学校
2. 坐不住---东摸西摸、东张西望;离开座位
3. 不会学---学习能力不具备
4. 不会写---离开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
5. 听不进去---听课效率低,倾听能力很低
(三)现状之三:幼小衔接的儿童通常存在6大方面的断层问题”
关系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环境的断层
(四)现状之四:幼儿园和小学在7个方面的不同
在家长期望值、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育侧重点、课堂时长、行为规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学校是如何帮助大家缓解焦虑,如何帮助孩子们迈好入学第一步呢?让孩子适应小学之初的呢?
第二部分 科学创设, 精心准备
学校关注孩子身心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科学创设,精心准备,具体做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索实践。
一、解孩子“上小学”之盼
(一)我校注重高效、务实的家长会,手把手教年轻家长怎么引导孩子度过开学第一月。
每年8月30日是我校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每个班都会在学校总的思想领导下,拟定班级发展目标,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让家长和孩子从心理上尽快进入小学教育角色,有效开展幼小衔接。
(二)新生班主任根据自己对班级的发展目标布置的教室文化墙,让孩子们满怀期待
在孩子第一次正式进入小学教室时,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教室里不再有玩具的陪伴。
(三)正式上小学的仪式感消除孩子们的焦虑。报名那天,我们举行一些简单又隆重的仪式活动。比如:(1)入学签到,留名---让孩子感觉轻松愉悦。(2)参观学校的功能室,让孩子们感受小学校园和幼儿园从环境设施、书桌摆放、老师的说话语气都会不同,让孩子们进一步转变角色。
二、耀“小学生”之荣
(一)言语引导。老师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学习适应新的身份,老师经常说一些赞赏与肯定的话,告诉孩子能成为小学生是长大的标志和荣耀,让孩子们感受做小学生的自豪。
(二)老师们会创设环境,树标兵,明职责,激励争先
所有的举措都是激励孩子们争先,发挥孩子们的优势特长,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事务。
三、担“小学生”之责
(一)立规矩,守约定,树立规则意识
班级公约显示出幼儿园与小学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制度的执行力度是超强的。
(二)给孩子灌输责任意识、集体荣辱观
孩子们生活在集体中,一言一行是责任,是义务,关乎集体荣誉。我校的各种比赛、活动极大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观、也促进了孩子们形成责任感。
四、以习惯为本,重能力培养
我校幼小衔接的理念是: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我校注重八大习惯与能力培养: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和目标管理能力、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收拾整理的习惯、倾听能力、规则意识
(一)训练语言、阅读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二)区分玩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精细训练课堂行为,培养主动听课的能力
训练课堂行为,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举手、站立、坐姿使用擦子、读书时眼睛随手由左而右的习惯、指读时口手眼一致等课堂行为,培养主动听课的能力,按照要求完成课堂学习的内容。
(四)时间观念和目标管理能力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五)培养自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能力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写作业、检查作业的训练。
(六)收拾整理的能力
老师们每天都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图书、并帮助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训练倾听能力
在课堂上训练孩子的倾听意识,语速由慢到快,说清楚、不唠叨,不嘴碎,学生要“呼必应”;养成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停下手中的事情,眼睛看着说话人。
(八)树立规则意识,学会自律
老师要以身作则,形成榜样效应,并持之以恒,共同监督,感受遵守规则带来的愉悦。其次,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小学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做法。
五、“双减”的“亲子作业”既激趣又培养能力,让孩子更加快乐适应
“双减”下,我校学生们的课外作业多了游戏、运动,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亲子互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比如:利用银杏叶做的树叶画、学完《四季》后创作四季歌;科学实验(火山爆发、长大的气球)
相信这些措施在家校合作下,孩子们一定能快乐适应集习惯培养、知识与能力培养、健康心理与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小学生活。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